Unitalen Attoneys at Law
   
上一期 | 总第179期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正文
     
 
 
中欧美等五国法官出席有关知识产权保护国际交流会议
 
  由最高人民法院在上海举办的为期两天的国际会议于今天结束,来自中国、欧盟、美国、日本和印度等国家的高级法官出席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的议题是如何更好地加强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本次大会使所有与会人员受益匪浅,并且表示出强烈的愿望,希望在将来能再举办一次这样的交流活动。

  在中国-欧盟知识产权保护项目(二期)的支持下,来自德国、法国、荷兰和英国的法官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同仁的接见并与之亲切会谈,其中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奚晓明和知识产权庭庭长蒋志培。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奚晓明,做了会议开场致辞。知识产权庭庭长蒋志培,主持了开幕式和关于知识产权司法实践新趋势的第一轮会议。

  今天的中国保护知识产权已成为基本国策,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奚晓明在他的主旨演讲中提到并呼吁大家,要充分交流信息,扩大共识,加强合作,共同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欧盟访问中国及蒙古代表团副团长Michael Pulch博士也出席了本次会议,并在他的开幕致词中讲到:

  “我们很高兴在中国-欧盟知识产权保护项目(二期)中成为共同主办方。欧盟欢迎中国知识产权高级法官,在欧洲甚至世界更广泛的范围内,与相关人员分享他们的问题、观点和经验。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我们可以学习到更多国际司法的各种先进经验、我们还了解更多中国的知识。欧盟重视技术交流,这次关键性的会议,加强了我们之间的理解和长期的战略性伙伴关系”。

  欧盟高度认可包括中国参与在内的持续通力合作,以实现国际大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调整。这一切如果没有司法部门的参与是不可能实现的,正是它们依照法律法规授予的权力,持续有效的进行了知识产权保护,才使此得以实现。

  中国-欧盟知识产权保护项目(二期)是欧盟和中国知识产权合作的项目,由中国政府和欧洲专利局共同实施,旨在强化知识产权执行的有效性。参与本次会议是知识产权保护项目(二期)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第一个重要举措,在后面的两天里演讲者各具特色和风格。

  一些主要国际法官与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优质品牌保护委员会(“QBPC”)的专家和代表,进行了会谈。2006年,此机构与最高人民法院一道组织了第一次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国际会议,并与美国商会(也作为会议的协办方)讨论并比较了知识产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和挑战。

  本次会议为在不同法律体系下解决相似的问题提供了新方法,通过学习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来提高这些体系的效率。从长远的角度看,这意味着不同司法体系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国际司法网络不断加强,司法部门与国际层面贸易伙伴的合作,以此迎接新的挑战。

  中国-欧盟知识产权保护项目(二期)于2007年启动,由欧洲联盟欧洲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共同实施,旨在加强中国知识产权执法力度。在“中国-欧盟知识产权保护项目(一期)”(1999年至2004年,旨在推进中国立法方面的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标准)成功的基础上,二期项目的目标是在技术援助整体框架的支持下推进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可靠性、高效性和实用性。本次项目与中国立法、司法行政和执行部门通力合作, 并提供技术支持以提高这些结构的能力,以此来实现本项目目的。项目同时改善了知识产权使用者和官方的信息交流并强化了知识产权所有者的保护。此项目中欧双方投资总金额为16,275,000欧元(其中欧盟10850000欧元,中国政府5425000欧元),为期四年,显示出欧盟委员会和中国政府将长期致力于在中国建立一个可持续的有效的知识产权执法环境。

  欧洲专利局为项目欧方执行机构,中方执行机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条约法律司,双方共同在北京成立了项目办公室。欧洲专利局成员国和欧盟商标局(负责欧盟商标和外观设计的注册)会对具体领域给予专业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