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专家提醒关注专利质量

2008-03-19
专利数量是国家创新能力的一大标志。“2007年12月24日,我国受理专利申请总量突破400万件。”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李玉光说,“我们用15年时间突破第一个100万件,而突破第四个100万件,只用了1年零6个月。”

专利数增速加快,是否说明创新能力跃升?3月7日参加政协科协组讨论会时,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杨铁军公布了两组数字。

第一组数字:1988年申请并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中,当前国内的有效率仅有2.5%,而国外为17.8%;1998年申请并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中,当前国内的有效率仅有44.1%,而国外为83.0%。

第二组数字:欧盟去年出口到我国1000多亿美元的商品附带了2.4万件专利,具体计算下来,每1亿美元贸易额意味着22.1件专利;而我国每1亿美元出口贸易额附带的专利仅为0.5件。

专利有效率低

杨铁军说,从数据中可以推导出,“我们的创新水平不高,专利‘含金量’低;和市场的关联度不大”。

我国申请专利的程序是:某人提出申请,知识产权局公示其专利,一段时间内无异议,专利便生效。若有人发现专利重复,或者是公知技术,就可以申请使专利无效。如此一来,专利审查基本靠同行监督,增加了专利重复的风险。目前有许多专利就是重复的,或者是公知技术。很多人从国外看到某种技术,就在国内申请专利。这些本来就先天不足的“专利”,最终被确认无效,这种情况很多。

“在我国,保护期是10年的实用新型专利占了大部分。实用新型专利在技术更新换代很快的今天,更容易过时失效。”相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是对已有技术做一些改变,例如改变某项工艺,使产品具备额外特性等等。“如果你没有发明新的东西,那么别人可以绕过你的专利,你的专利在事实上就无效了。”复旦大学法学院院长孙南申说,若专利不能获利,所有者就会停交保护年费,专利也会失效。

发明专利少核心专利更少

“欧美日本占领了技术制高点,而我们的专利虽然在数量上上升很快,但质量却不容乐观。”杨铁军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小洪说:“中国发明专利数量很少,而且少有核心专利。一半的创新属于模仿性质,模仿创新依赖于逆向工程,不能带来新的成果。”李玉光则表示:“占全国企业99%%的中小企业存在严重的知识产权问题,真正意义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企业寥寥无几。”

中国社科院知识产权中心主任李顺德也认为,我国是专利申请大国,但创新能力较发达国家仍差距很大。“创新不是申请一个专利就算大功告成。一些企业为了得到政府资金支持,拿一些并无实际意义的专利充数,这些专利既不是核心技术,也无法实现市场价值。这种情况在许多高校也很普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搞科研,专利申请成功后便束之高阁。此类专利的数量再多,也没有实际意义。在数字上升的背后,要对其中的含金量和专利的实际转化率进行衡量,探清其本质。”

 

相关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