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司就能享受公费旅游,这在众多企业中是不多见的。得益于公司的慷慨,我终于能够在毕业前一睹三峡的壮丽。
30号中午,车从武昌出发,载着公司上下9人和一批河北的朋友,经过五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在下午五点到达宜昌。简单的吃了顿饱饭,匆匆地随团踏上了的龙船,开始了我们的三峡之行。
第一次外出旅行,心情是激动的。安顿好行李,顾不得疲劳,跑到前舱甲板,尽情地吹着江风,欣赏着迷人的宜陵桥。甲板上聚集了许多人,相机的镁光不时把昏暗的夜色染亮,龙船就在这样的夜色中缓缓前行。
8:45,船到葛洲坝。当巨大的闸门关闭后,船就随着从底层迅猛涌进的水,飞速往上涨,8分钟后,我们已经从42米升到66米的高度。在欣赏大自然的壮美之前,先让我体会到了人类力量的伟大。9:00,船驶出闸门,进入到一片时而开阔,时而狭窄的江面。刚才还是人声喧闹的甲板,此刻显得格外的平静。多数游人回到了舱中,只有少数兴致颇高的人还驻足船头,其中就有我。我毫无倦意,迎着江风坐在观景台前方,虽只穿一件衬衫,也丝毫不感觉冷。这夜色中的三峡该别有风味,错过了总是可惜。轮船的探照灯指向两边,随着灯光,可清晰看到岸上的山石。灰黑色的山在没有月光的夜晚就只能隐约地显出魁梧地轮廓。江上或山上偶尔点点滴滴地灯火因了夜色的黑暗也更加让人臆想联翩。
同我一样在观景台赏景的还有一些老年人,其中一对就坐在我的旁边,毕竟是上了年纪,他们拿来被子裹在身上。闲聊中,老者感慨的说:"这么好的风景,就是三天不吃不喝也值得。"同行的牙科医生也没有睡,同我一同坐着。 建军抱着三岁的小广宇也来了,我们一起欣赏着可餐的秀色。
夜里11点,船到三峡大坝。夜色中,只看到长长的中宝岛和远处若隐若现的坝身。一想到我们的龙船马上要由66米升到135米,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穿上的游人很快就挤满了甲板,相机的镁光再一次划破静静的夜色。半小时后,第一级闸门徐徐打开,船缓缓地驶入狭长的船闸。另一到闸门呈现在眼前,看着那高大的身躯,想到后面千钧的力量,心中就产生一种深深的敬畏,敬畏铁门的威武,更敬畏人类智慧的伟大。
船再一次随着水位的上涨,升到比原来高出几十米的地方。这样升了五次,几小时后,我们已在不知不觉中到达了135米的高度。
江面更加平阔起来,很有一种"高峡出平湖"味道。天渐渐亮起来了,两岸的青山露出了它们高大的身躯,云雾缠绕着,仿佛仙境一般。
|
|
快十点时,船到西陵峡。据导游介绍,西陵峡西起香溪口,东至南津关,历史上以其航道曲折、怪石林立、滩多水急、行舟惊险而闻名。如今这些已经永远的成为历史。西陵峡有四峡,分别是: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黄牛峡、灯影峡。可惜船到灯影峡、黄牛峡时是夜晚,没有看到。现在就只能欣赏到牛肝马肺峡和兵书宝剑峡了。牛肝马肺峡因为有几片深棕色的岩石悬垂,东西的几块形似牛肝,西南的一块状若马肺,故此得名。船过峡中,可见形态逼真的牛肝,而马肺已缺了一块,据说是清光绪年间被英国兵舰炮击所毁。观看之余,心中升起对侵略者得痛恨。船很快到达兵书宝剑峡,顺着导游的指向,可清晰的看到在北岸的悬崖峭壁上有几块方正的石头重叠在一起,层次分明,看上去象有一堆巨书叠放在那里,这就是传说中诸葛亮所藏的兵书。"兵书"的右下方有条形岩石凸起,如一把巨剑直插江中,这就是传说中的宝剑,故此段峡谷取名"兵书宝剑峡"。我突然明白了,名胜一词的来历,所谓"名胜",无非就是大自然的奇特加上人的想象,看的人多了,也就出名了。
船出了西陵峡,经过一段宽谷的航行后就进入了长江三峡的另一座古城巴东。长江三峡的巫峡就从巴东县的官渡口开始,结束于四川省巫山县的大宁河口,全长42千米,巫峡以巫山得名。当船行驶到巫山时,我们都被她的幽深秀丽,千姿百态所折服。远处望去,只见峡谷内云遮雾绕,细雨蒙蒙,巫山云雨大概由此得名,难怪唐朝诗人元稹赋诗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巫山的出名还因为她的巫山十二峰,尤其是其中的神女峰。她感人的传奇故事更给巫山增加了一层神秘色彩。十二峰之外,还有众多的险峰异壑,站在船头,很有一种"山合江断疑无路.峡开水来又一峰"的感觉。
如果说西陵峡秀美,巫峡神奇,那瞿塘峡就只能用俊拔来形容了。瞿塘峡景观多,我却独钟情于夔门。小时候看到一篇文章,说四川人不出夔门则已,出必闻名天下,那时候就想到夔门看看了。夔门两岸峭壁千仞,如刀砍斧削一般,江流汹涌,船行其中,逆流而上,很有一种雄壮的感觉。
过了瞿塘峡,三峡就算游览完毕。回味起来,就象欣赏了三位绝色美女,让人留恋。西陵峡柔美,犹如小家碧玉的美少女,巫峡神奇,活象戴着面纱的印度新娘,瞿塘峡奇特,宛如穿着奇装异服的藏族少妇。景色如此,也难怪文人骚客多在此留下不休名篇。
回来的路上,我再一次感慨祖国山河的壮丽。站在船头,不禁再一次浮想联翩。其实生活中又何尝不是美景倍出呢?每个人都是一副绚丽的风景,只是我们平时太行色匆匆,没有留心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