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研究 超越研究
  集团人力资源部编制 主编:倪 震  编务指导:袁岳 曾慧超       2006年第6期
    www.horizon-china.com    
首面 | 客户动态 | 在线需求 | 诚邀加盟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English | 公司内网
 










 啤酒香里闻出写报告的感觉 
——广州公司/冯芸

  刚刚完成了一个啤酒项目,对于一个“啤酒白痴”来说,这个项目也算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了。过程中不乏困惑和艰难,当然更不乏收获与顿悟。而正是这样一个蜕变的过程才能悟出市场调查工作中的门道,也才能找到一点“研感”吧。
  写报告是最考验研究人员功底的环节,也是最能体现研究人员能力的环节。从这次的项目报告撰写工作中,自己有些感触,也许早已是前人不足挂齿的小问题,但因为来自自己的亲身感触所以显得格外深刻而有启发意义。我觉得这就是一个从“知道”变成“领会”的过程吧。
  以前写报告有一个误区,觉得呈现的内容越多越好、提供的信息量越大越好,这就犯了一个调研行业都容易出现的毛病:洋洋洒洒看似海量信息,模模糊糊实则支离破碎。于是,总结出了以下的“三不”和“三要”。
  “一不”:报告不是统计报表,不能成为罗列数据和图表的大筐子。实地执行完成以后,我们会获得大量的数据,这时候最让人冲动的事情就是把他们事无巨细全部摆出来,这样就很容易让自己的报告成了统计报表。数据很多、图表很多,看起来还纷繁复杂,可是就是漫天雪花、不知所云。既然称其为报告,就应该有观点、有逻辑,而不是备查数据的工具书。我最初写的报告很多时候就只是完成了数据转图表的工作,而这应该仅仅是一个报告的开始。
  “二不”:报告不能只浮于数据表面。数据可以告诉我们:现在发生了什么,可是数据不能告诉我们:发生这些的原因是什么,发生这些意味着什么。所以,描述现象是远远不够的,如同袁岳经常打的一个比喻:“哦,我现在告诉你你现在犯了偏头痛,目前的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医好偏头痛。”可是,我怎么会得偏头痛?我怎样才能治好偏头痛?这才是我最想知道的。这次啤酒项目中,我们认为青岛啤酒品牌带有虚名性质,那么为什么会导致虚名?应该怎样解决虚名?这样的分析才显得最有价值。

  “三不”:报告不能贪大求全、主次不分。一个大的调研项目一定会收获大量信息,可是在报告过程中不能不加筛选、全盘奉上。当然,有时候客户会希望在调研中获得一些零碎信息,但是在报告中也应该体现出主次,不能乱了整个报告的逻辑主线。例如,这次的项目中客户想了解消费者喜欢什么颜色的瓶子、喜欢多大容量的瓶子。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测试,可以在结尾部分作一个简单的意愿交代,而不应该掺杂到消费者行为研究和细分的整个过程当中去。
  同时,报告应该怎么写我也有点小小心得:
  “一要”:写报告要时刻想着客户最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写报告的过程中时刻运用换位思考,每作一次分析、画一张图表都应该反问一句: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客户确实想知道这些吗?自己能回答这些问题,当然就能回答客户想知道的问题了。
  “二要”:写报告时要有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数据可以说明很多问题,我们可大胆提出假设,也许这正就是一个灵感的闪光点。这个时候切记要冷静!再冷静!反问自己:真的是这样吗?还有什么其他数据能提供支持吗?例如,我们测试消费者对啤酒开盖有奖的态度,70%的消费者表示减少这样的促销活动自己仍然会坚持购买,那是不是就可以说青岛啤酒减少开盖有奖就是安全的呢?从其他数据中发现,促销对购买的贡献度其实相当高,人们对该品牌的重要满意因素之一也是促销活动。所以消费者在回答直接询问态度的题目时有面子观念在作祟了。
  “三要”:写报告时要努力摆脱章节式的条块思路、形成链条式的线索思路。简单的说就是遵循常人的“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思维习惯。长期当学生养成了一种章节式的条块思维模式,觉得讲述某一类的内容就应该放到一起,写报告其实不然。报告的目的是要解决问题,报告就应该沿着人问问题的思维路径展开,这样才能“集中力量、各个击破”。“力量”来自相关数据的支持,“集中”就是找到数据间的逻辑关系、相互串联,这样“击破”的就是客户要解决的问题了。
*=*=*=*=*=*=*=*=*=*=*=*=*=*=*=*=*=*=*=*=*=*=*=*=*=*=*=*=*=*=*=*=*=*=*=*=*=*=*=*
 做好老板,也做好员工 
——上海调查/费洁华

  在零点工作了10年有余,看着来来往往、进进出出的人,从新同事变成老同事再变成前同事。有时也很奇怪,在这么变化多端的时代,自己能在一家公司供职10年。的确,每个离开的人都有非常充足的理由,不得不走,做好员工还不如做自己老板。老板这边,员工那边,永远是对立的两面?无论是老板、无论是员工,在这个动荡无比的职场运动中,人人都变得浮躁了?大家都有对对方的抱怨,大家都可以看到对方的问题,但是自己呢?所以换个角度看问题,也许心态就不一样了。新年了,有两个好故事与大家分享:做好老板,也做好员工。

不过一碗饭

   两个不如意的年轻人,一起去拜望师父。“师父,我们在办公室被欺负的太痛苦了!求您开示,我们是不是该辞掉工作?”两个人一起问。师父闭着眼睛,隔半天,吐出五个字:“不过一碗饭。”就挥挥手,示意年轻人退下。才回到公司,一个人就递上辞呈,回家种田;另一个却没动。
  日子真快,转眼10年过去了。回家种田的以现代方法经营,加上品种改良,居然成了农业专家。另一个留在公司的也不差。他忍着气,努力学,渐渐受到器重,最终成了经理。
  有一天两个人遇到了。“奇怪!师父给我们同样‘不过一碗饭’这五个字,我一听就懂了,不过一碗饭嘛,日子有什么难过?何必硬赖在公司?所以辞职了。”农业专家问另一个人:“你当时为何没听师父的话呢?”“我听了啊,”那经理笑道,“师父说‘不过一碗饭’,多受气,多受累,我只要想:不容易沟通的主管和不好相处的同事,到处都可能碰到,不过为了碗饭,少赌气,少计较就成了,师父不是这个意思吗?”
  两个人又去拜望师父,师父已经很老了,仍然闭着眼睛,隔半天,答了五个字:“不过一念间。”然后挥挥手……
  是不是很有意思呢?很多事,真的是一念之间啊!事情好坏难以论断,全看自己的心如何去转化了。

企业家精神

   有个开公司的朋友,三四年下来,每年赚的钱,同打工时候也差不多。公司养了七八个员工,他努力地招揽业务,给员工发工资发奖金,缴社会保险金,向国家交税,逢年过年大家一起吃饭K歌,其乐融融。他的公司很小,但在我眼里,他承担了社会责任,称得上是企业家。而那些一人揽活独享利润的人,只是自由职业者,或者叫个体户;那些有活招人没活走人的老板,只称得上雇主。

  企业家中有小有成就者,也有大作为者。几年前,读《中国经营报》时,见到马云那张长长的马脸挂在某个版面上,那时阿里巴巴还没有起色,他也还很低调。一整版的文章,也不知马云所云,只依稀记得马云,因为踏实稳健,在互联网的寒冬中继续挺进。而前阵子,看一档财经节目采访马云,发现纳斯达克真是一剂效力最强的壮阳药,马嘴变成牛头,马云讲话的内容和形式,都相当的牛逼。
  马云说:企业家,是那些对市场有独特理解的人,用最少的社会资源,创造最大财富的人。马云说:他不玩电子游戏,他只玩大游戏,他的事业,就是一个几千人一起玩的大游戏。马云说:用欣赏而不是仇恨的眼光看待竞争对手。马云说:中国不缺钱,也不缺概念,概念满天飞,缺的是对概念彻底的执行。
  上述这些话,在我听来,只是马云的马后炮哪。就象庶民没饭吃,皇帝却道为何不食肉?哪个创业者听了马云的这番胡说八道,一定会输得体无完肤的。在他成功之前,难道不象每个创业者那样疯狂攫取社会资源、疯狂抢钱圈钱的,在他成功之前,他的头衔,就是一顶压力重重的荆冠,哪里就轻松得象游戏了?但作为一个春风得意马不停蹄的企业家,他还是很有心得。
  马云说:是团队创造了英雄而不是英雄创造了团队。他的团队,跟着他日以继夜加班加点,半夜三更笑咪咪地回家,第二天一早照样笑咪咪又来上班了。这样的团队,以工作为乐,才可以创下丰功伟绩。马云说这番话时,表情相当得意,让人艳羡。马云最后说:最激励马云少年壮志的,是日本的《排球女将》。当年,我以为它娱乐了我们,实际上,它激励了我们整整一代人。一向以高调教育为己任的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好象并没有孕育出一部影响深远的励志片。深刻影响当今社会中坚这辈人的,竟是来自小日本的那几部电视剧,诸如〈排球女将〉和〈阿信〉。难怪小日本会扬言:汉文化的精髓,传承者是日本,不是中国。
  一言以概之,我想,企业家,是那些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打造并带领一支团队,意志坚定地整合社会资源创造更多财富,并让更多人享受更多财富的人。这样的企业家,能有几人傲立于天下?
  又到年底了,也许我的10年零点仅仅是我的经历,但希望大家从故事中能悟到些东西,有付出,有理解,就会有回报。

  


*=*=*=*=*=*=*=*=*=*=*=*=*=*=*=*=*=*=*=*=*=*=*=*=*=*=*=*=*=*=*=*=*=*=*=*=*=*=*=*
 众含义解读:请大胆在合法边界行走 
——广州公司/张燕玲

  别人可以随意地向各个方向发想,而你的发想却要受到合法边界的约束;别人可以随意地停滞发想,而你却不能擅自使思维孤立运作;别人的发想可以随意地链接组合,甚而可至饶醉的诗境,而你的发想却必须遵循严肃的逻辑,必须发出落地的铿锵。——这一切,皆因你是一名市场研究人员——你的发想,永远只能是向着最合理、最恰当、最准确的解读无限逼近。
  发想,也即联想,作为市场研究人员,我们的发想,其实就是含义解读。在刚结束的含义解读总结中,诸位资深前辈在对集团今年下半年的含义解读工作做的深入细致的分析和讲解中不止一次地提到了关于我们在解读中的解读不足和解读错误的问题。在此,我想我们有必要认真反思一下这两个问题,以寻找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更明确的提升方法。
  什么是“解读不足”?顾名思义,就是说研究人员对数据解读和意义挖掘过浅,以致于核心结论和策略分析仅停留在数据的表面意义,进而没有达到深度研究目的。这多是由于缺乏数据整合分析造成的。
  什么是“解读错误”?顾名思义,就是说研究人员在解读数据时不恰当地得出了错误的、或不合常理的分析结论。这多是由于逻辑推理不清晰造成的。
  我认为,其实这两个问题是紧密联系的,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可以考虑采取先放后收的策略。
  首先需要大胆拓宽我们的发散性关联思维,学会在不同视角、不同特征纬度、不同假设情境、不同立场下去挖掘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实现某种程度上的解读充分,甚至是解读过度。事实上,不同事物之间存在着广泛、复杂、多样的相似性或相关性,所以,无论你从哪个角度去产生联想,总能找出某种假设的可能性结论。如果因为担心解读过度而导致解读错误,而处处小心,不敢尝试,裹足不前,那么我们永远也无法形成连贯思维的基本习惯。这跟因为害怕孩子跌倒扭伤,而总是不敢尝试让孩子试着独立行走,那些孩子永远学不会走路是一个道理。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关联思维训练之后,就需要逐渐规范解读准确性,解决“解读错误”的问题,即试着去寻找解读的合法性边界在哪里。什么样的解读是合法的?这个问题或许可以从考察我们在第一阶段中所得的丰富的关联思维训练的例子中找到一些答案。在充分的发散关联思维训练中,当我们在努力试图找出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时,我们的好奇心被史无前例地激发了起来,我们对那些平常特别忽视的细节也会变得超乎敏感、甚至偏执起来。正如著名符号学家艾柯所言,“对线索重要性的过高评价常常是由于我们天生具有一种认为最显而易见的证据就是最重要的证据的倾向”,而这种主观式的自利式解读偏差常常引导我们得出一些奇怪、荒唐、甚至有悖常理的结论。比如,有人发现,野生兰花有两个球茎,并且发现了它与睾丸之间在形态上有令人惊讶的相似之处,因此,从相似性出发,这些人进一步推进到对于不同关系的认同,即从形态相似推到功能的相似,因此顺理成章地得出“兰花具有生殖器官的神秘特征,兰花性淫”,但科学却证实,兰花的球茎功能只是用来

供应自己的肥料所需,并没有向外输出精子的功能。可见,这种单一的相似性被堂而皇之地误读成了因果相关性。不要笑哦,认真反思一下我们自己的研究中,其实这样类似的错误分析大有存在。再比如,如果一个医生观察到所有肝硬化的病人都经常喝苏打威士忌、苏打白兰地、或苏打杜松子酒的习惯,于是他就判定说是苏打水导致了肝硬化。打住,你认为他这个结论对还是错?为什么?其实他错了。因为其实他忽视了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其实这些肝硬化病人也都喝了酒精。所以,这起码说明,在逻辑意义上,其实还有另外一个非苏打水,而是究竟导致肝硬化的说法是成立的。只不过在这里,酒精的因素比起苏打水不太容易被发现而已。想想我们自己的含义解读中,这样错误解读的类似情况又少吗?
那可不可能探寻一些含义解读的合法性规定,  以使我们的“过度活跃思维”得以悬崖勒马?我在此稍作尝试,抛砖引玉,也特别希望大家能有更完善的意见得以修正、补充和完善。①首先,遵循“简洁原则”(因为往往复杂化的假设无助于我们对问题的快速切入)大胆建立几种直接假设关系(比如刚才的例子中,起码可以建立两种直接假设关系:a.苏打水导致了肝硬化;b.酒精导致了肝硬化)。在两个事物之间(或者事物与研究目的之间)建立最直接的假设关系,然后再对这一假设进行合乎逻辑的不同假设情境设定,找出不同假设情境下的待考证的关键因素和逻辑关系,进而对其进行证伪判定,直到找到某种假设情境的逻辑推理成立,且环节因素确凿为止。②找到的二者的关联信息必须是之于事物本质的核心特征之一。比如刚才例子中兰花球茎和睾丸之间的形似,之于它们各自的功能,都不是核心本质特征因素,因此这种推断是不恰当的,属于过度诠释。③对事物关联因素的意义诠释和推断逻辑还要关注考察上下文的语境。交流的语境(在我们的调查中,比如被访者的文化背景、习俗环境、群体共识、语言风格等都是交流的语境)很大程度上规定着意义的合法性。不合语境的意义,即便逻辑意义成立,也是不合法的诠释。④当我们根据一种途径得到一种意义的解读时,注意通过其他途径对该解读进行证伪。只有多方途径的证伪结果相互吻合的推论才越接近准确。
  在此还想特别说明的一点是,很多时候,我们理解的解读过度,其实实质上也是解读不足。好比我们刚才举例时对兰花和睾丸关系的分析中,表面看起来,那个滑稽的错误结论是由于我们对二者的形似关联关系解读过度造成的,仔细想来,其实是由于我们没有分别对兰花球茎的功能和睾丸的功能做进一步的分析,而只浅在停留在对形状相似性的认知层面,才导致我们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综上所述,我认为我们提高含义解读能力和质量的首要工作是鼓励大家大胆地拓宽关联解读的广度和深度,其次才是精细化考虑含义解读可接受层级,讨论和规范含义解读合法化的阶段。因此,我呼吁,我们的含义解读工作,请大胆在合法边界行走,让我们的发想更精彩一些,更精准一些!



*=*=*=*=*=*=*=*=*=*=*=*=*=*=*=*=*=*=*=*=*=*=*=*=*=*=*=*=*=*=*=*=*=*=*=*=*=*=*=*
 做好上海“管家” 
——上海公司/邓昕

  技术部在上海就好比一个“管家”,弱电系统、cati系统、电脑、网络设备、监控设备等设备都是维护的对象;建库、值标签、查库、合码、分析等是本职工作;刻录、扫描、设备安装拆卸、计算机技术支持穿插在每天工作之中;处理的都是“微小琐碎”的事情。为了更高效的工作,也为了少做徒劳无功的事情,回顾一年,特别想突出在上海,技术部在项目中继过程中,与其他部门合作的环节。

 与研究部(业务部)

  在与研究员的合作中首先强调的是‘建库说明’与‘查库说明’的必要,由于技术人员无法达到研究员对项目背景及问卷的了解程度,对于个别变量的位数设定以及变量之间的跳转逻辑都需要从建库说明中取得,同样的查库说明也是如此,记得在“数字高清业务”项目中‘是否使用过数字高清业’的统计结果为55个使用过,485个未使用,单从表面上看,数据没有任何问题,但项目背景中在上海使用过数字高清业务的一共也就四十多个,显然数据是有问题的,如在查库说明提到,接下去的分析工作就不必从头再来;其次是分析提纲,按照理想状态,应由技术部先出具一份项目总体数据频数表,项目经理依据总体频数表,按报告提纲提供分析提纲,技术再根据分析提纲撰写syntax文件 ,由于现在分析提纲的不详细,往往使得我们做出许多冗余数据,研究员用不到,我们也做的辛苦,更糟糕的是由于数据多,查找起来极为不方便。

 与实地部

  技术是实地督导的‘麻烦’制造者,查库查出的问题往往会使督导的工作量骤增,时间紧,量大,有些问卷由于不同问题往往需要反反复复查上好几次,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将查错汇总表格的形式做了变动,将原来的单一变量分别汇总变为单一样本汇总,将一份问卷出现的所有问题聚集在一起,也希望这样能方便查找。同样实地的编码也直接影响查库工作,过去的一年,屡次出现因为编码问题使得查库工作量增加。

 自身改进

  为了更好的配合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我们在许多方面做出了努力,比如,为了方便研究员查询方便,在数据报告中添加目录链接,通过点击链接,可以快捷的链接至数据分析;尝试一些复杂的模型,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琢磨,能够独立完成。
  11月人员增加,王炜吉大管理学,在统计学方面有着不错的基础,随着王炜加入,上海技术部终于不再是单枪匹马,在今后的工作中,王炜也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推动上海技术的进步,总而言之,我们将努力学习分析方法,提高工作能力,但无论如何,我们也还是会立足小事,先做好“管家”。


*=*=*=*=*=*=*=*=*=*=*=*=*=*=*=*=*=*=*=*=*=*=*=*=*=*=*=*=*=*=*=*=*=*=*=*=*=*=*=*
 Reflection on China 
——Sasha

China has more than 1 billion people. China is growing very fast. China is extremely competitive and has very cheap labor. Ask any American what he knows about China, and that is what he is likely to tell you. But it was not until I spent more than three months working here at Horizon Research that I really was able to see how these dynamics shape the development of one of the world’s most important countries, and will continue to shape it for decades to come. Each project at Horizon taught me a new lesson: My work on behalf of CoreNet, a US commercial real estate association, to expand their China chapter taught me firsthand about the enormous potential for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s in this country, and about the unique difficulties they face in trying to recruit local members. I learned how language continues to be a real stumbling block for foreign companies and associations, and likely will be for some time to come. From working on a project for Indian client CKS about life in the Chinese countryside, I gained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how far removed it is from the expansion of the cities. In one of the projects I worked on, several of the experts said that they believe that there has not been a wholesale embrace of consumerist culture in China, especially not outside the cities. In America, I would not have believed that, since our image of China these days is Shanghai and Gucci and Channel and the rest of the luxury brands. But now that I have lived and worked here, I know that to be true.

There are many things about China that we Westerners have never been exposed to before, so patience is required on both sides. Every meeting I had with a foreign client reinforced that idea. Once during a presentation to an international client, the Horizon presenter put up a slide explaining a Chinese company’s work on three-wheeled vehicles for agriculture. But the client could not believe that China would have such a thing, and he incredulously questioned the Horizon presenter on the topic. To me, the interchange felt especially awkward, and it was a good reminder that many things obvious to people here are not at all clear to outsiders, and vice versa. It also illustrated the importance of Horizon’s unique “bridge” role as an explainer of Chinese culture to outsiders.

In America, we tend to throw around terms like “China’s rising middle class” without much thought as to what they mean. If we think about it at all, we tend assume China’s rising middle class is exactly like America’s middle class, and that no further explanation is needed. But through my work at Horizon, I gained a much better sense of the true pressures that this generation – ostensibly China’s most privileged – faces, everything from getting into college, to getting a job, to earning enough money to buy a house. I also learned how important it is for any international company that wants to do business in the Chinese market to understand this dynamic.

My experience at Horizon will influence my career for years to come. For one, it has reinforced my interest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in China in particular. I plan to continue to study Mandarin in the US, and I would love to come back to Beijing and work at some point in the future. I also gained an appreciation for how well Horizon, as a company, has positioned itself for success. As a foreigner, I have seen firsthand how important it is to get help in navigating the market here. The market is just too large, and too different from the West, for Western companies to navigate on their own. Horizon already has positioned itself as an authority to provide such help, and as more companies come here, they surely will benefit from Horizon’s help as well.

I want to thank all of my colleagues at Horizon for making this truly a wonderful experience. Everyone was warm and welcoming, and went out of their way to explain things to me. I also really appreciate getting the opportunity to work on a variety of projects that broadened my understanding of China. Thank you all!




*=*=*=*=*=*=*=*=*=*=*=*=*=*=*=*=*=*=*=*=*=*=*=*=*=*=*=*=*=*=*=*=*=*=*=*=*=*=*=*
 两首打油诗,看策略和调查的区别 
——前进策略/傅鸿飞

  零点研究集团下辖四个业务,其中以零点调查最为有名。前进策略公司所做的项目也大多都是基于调查基础的,因此在部分客户以及一些新员工眼里,常常会这样认为:零点调查和前进策略公司都是做调查的,区别有两点,一是前进策略的人更老一点,二是做的是要求更高一点的调查。
  这种看法似乎有一定道理,但不够正确。策略公司所做的工作,是基于调查基础,切入在战略性咨询和战术性咨询之间的运作管理策略咨询,在以下5个方面有别于调查:
  1. 解决问题的阶段与重点不同
  2. 所站的立场不同
  3. 与客户的关系不同
  4. 信息来源的途径不完全相同
  5. 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同
  调查的重点在于告诉客户,事实是什么样子的;策略的重点在于告诉客户,导致事实的原因是什么,并提供一定的解决方案。
  调查的重点在于搞清楚事实的真相。市场调查的立场:不偏不倚,坚持中立,客观反映事实。策略则是基于对事实含义的解读、对数据的分析,重点侧重于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或者方案。管理咨询的立场:以客户经营为根本出发点,解决客户的实际问题。
  通俗的说,调查是记叙文,策略是议论文。下面,我们以两首对同一现象(下雪)而作的打油诗为例,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假设这是某客户分别委托策略和调查做的项目。那么,哪一个是策略提交的报告,哪一个是调查提交的报告?
先看第一首。
  “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这幅景象要站得较高才能看到,是整个现象的一个综合的描述,说的是全景。在咱们做研究的时候,通常把这叫行业研究。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说的是由于下雪,对于黄狗来说,身上变白了;白狗则身上变肿了。描述的是环境变化给各企业(自身和竞争对手)带来的影响。
  整体来看,如果把第一首看作报告的话,显然应该是一份调查报告,而且是一个写的不错的报告,既有宏观的行业研究,也有微观各竞争对手的表现,描写细微,客观地反映了事实。
  再来看第二首。
  “昨夜北风寒,天公大吐痰”,开篇讲的便是下雪的原因。为什么下雪呢?主要是因为昨夜北风太冷,导致天公身体不适,进而“大吐痰”——下雪。问题搞明白了。
  那咋办呢?给个解决方案吧。“明朝红日出,便是化痰丸”。
  这首的重点在于说明导致下雪的原因是什么,并提供一定的解决方案。显然,应该是一个策略报告。
  至于委托的客户是谁呢,大家心里清楚,俺就不明说了。
   
雪(一)

江山一笼统,
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
白狗身上肿。
雪(二)

昨夜北风寒,
天公大吐痰。
明朝红日出,
便是化痰丸。
 


*=*=*=*=*=*=*=*=*=*=*=*=*=*=*=*=*=*=*=*=*=*=*=*=*=*=*=*=*=*=*=*=*=*=*=*=*=*=*=*
 感 受 温 情 
——实地部/王绍雨

  今天是圣诞节,一大早,伴随着代理们从四面八方发来的项目进度汇报,无数的圣诞祝福也飘然而至,让我感受到了那无处不在的温暖、温馨、温情。
  还记得,我刚接手XX项目时,虽然对这个项目只是一知半解,但我明白,该项目既是公司零售户研究领域的第一次实地探索,也是公司进军中国利润最高的行业——XX行业的大练兵。公司高层的期望,同事的鼓励,代理的支持,以及家人的理解,这些无形的压力从一开始便在心中挥之不去,我知道,我面临的是两个字——“挑战”。
  斗转星移,通过近半年紧张而忙碌的工作,项目的头绪日渐清晰,正在一步步地向目标迈进。在做这个项目的日日夜夜中,我感受到了来自周围很多人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记得有一次,因为连续几日北京所负责代理的进度都不乐观,一向坚强的我终于忍不住在同事面前留下了不争气的眼泪,说实话,以前做项目 ,从来没有感到过力不从心。另外,我也更深刻的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这个项目不是单靠一两人能够左右,三五人能够完成的。
  在各个分公司,代理们象一个巨大的网,不,在这里形容成章鱼好象更贴切,它的触角灵活地伸向各地,将所需的数据收集。
  在集团总部,研究总监吴博士为了保证项目质量,一丝不苟、再三斟酌;北京公司总经理班淼琦为了保证项目进度亲历亲为、夜不能寐;部门李桂芳经理为了完成项目各阶段的任务绞尽脑汁、全力以赴…… 想到这些,我知道自己并不孤单,这样的团队是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的,我暗下决心:做好这个项目我行,一定行!
  在公司高层的批准下,我和部门同事张勇以及三位兼职督导一起全身心地投入到项目的执行、推进工作中。一方面,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即每人负责一个环节,并且互相知晓他人的工作内容,以保证遇到紧急事情时,人人都可以协助其完成任务。另一方面,每天利用下班前的10分钟进行情况沟通,同时,一周一次的工作汇报、经验交流会也必不可少,大家努力工作、互相鼓劲,彼此分享,其乐融融。
  在实践中,我还归纳总结了工作过程中应注意抓好的几个环节:
  一、通透问卷。市场调研,求真求实。身为督导,一定要将问卷吃透,要清楚了解我们的项目客户到底想要知道什么,项目研究员所设置的每一道问题都会有其用意和目的,所以,要深刻领会并弄明白整个问卷的每一道问题,这是我们做好项目的基础。
  二、亲为试访。项目进行前,一定数量的试访工作必不可少。这样做的好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让你迅速熟悉问卷;二是让你发现访问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想不到的问题。不同的零售店会存在不同的情况。这样的话,哪些地方容易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就可以总结起来,向各分公司、代理公司、以及访问员交代清楚,以免问卷上出现同样的问题。亲为试访是我们做好项目的前提。

  三、精挑访员。访问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问卷的质量,访问员的挑选一定要严格,访员对待工作的态度也是我们需要重点考察的方面。认真的、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是我们这次问卷成功的有力保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访问员队伍,以保证我们每一份问卷都是合格有效的 。因为此次的问卷,其真实目的是了解假私非烟,考虑到项目的特殊性,我们的访问员还须具有一定的察言观色功力,要像执行一项重要的侦察任务一样,通过尽可能观察到的一切细节,来对被访店的假私非烟作一个评价与判断。所以,挑选、组建精兵强将的访员队伍是高标准做好问卷调查的保障。
  四、细致培训。培训的过程是项目标准的融会贯通的过程。在XX项目的问卷培训中,我们将问卷中每一个小问题都向访员讲解清楚,使其理解,不漏掉任何细节。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整份问卷不会出现漏问、错答等问题。虽然该项目的问卷多达15页,但是掌握问卷系统后,操作起来就很简单,关键是要抓住几个最关键的问题,这样做问卷的时候,不用对着问卷照本宣科,就能简单明了地将我们的问题表达清楚,就像与一个熟识的朋友聊天一样,将我们想要的答案聊出来。例如,我们的一位访问员,最初觉得做问卷很复杂,当时分给他四个配额,做完第一份时,他打电话告诉我们共花了近两个小时填写问卷。可是做第二份的时候,虽然他只花了近40分钟填问卷,但他在那家店呆了两个多小时,为什么?因为他与老板聊天聊了近一个半小时,甚至还问了一些关于假私非烟的情况,就像一对老朋友一样,店老板对他不再有很大的戒备心理。可以说,这时候,我们的访问已经取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因此,细致的培训是确保项目调查收集的数据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也会总结出更多行之有效的经验,我相信,从公司内部到代理、客户,只要我们不断努力,保持良好的沟通,只要我们怀揣同一个目标——XX项目的顺利完成,我们就一定能够成功,希望就在前方,我们将勇往直前!

  最后,以诗言志,聊表心愿:
   圣诞过后是新年,手头工作细盘点。
   上级期望不辜负,同事支持志更坚。
   时不我待莫松懈,高质高标交答卷。
   响鼓还需重锤敲,快马仍要再加鞭。
   集团高扬奋进旗,笑迎机遇与挑战。
   待到京城鞭炮响,寒冬过后是春天。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霞光里18号佳程广场A座7层   邮政编码:100027

本主页由零点网络中心维护 公司总机:010-84400011